2016年12月29日陜西傳播學會會長、《現代企業》雜志總編趙錦榮等一行深入基層來到廣佛鎮參觀采訪
近年來,地處大巴山腹谷中的平利縣廣佛鎮,走民生為本道路,抓“黨支部+園區+貧困戶”模式,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富民,譜寫出了一曲“貧困突圍”的脫貧攻堅進行曲。
■柳德軍鎮長: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發展是為了改善民生,解決好民生問題,發展才有更足的動力、更強的后勁。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可以為老百姓織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網”,為社會提供穩定預期的“定心丸”,為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打造“發動機”。
廣佛鎮是怎樣發展的呢?柳德軍鎮長介紹,廣佛鎮地處三縣(湖北竹溪縣、鎮坪縣)交界處,鎮域面積378平方公里,轄2.7萬人。廣佛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多,但是旅游開發不足;地下礦藏品種豐富,但是儲藏量不大;地上林茂竹修,但是經濟價值低;山貨土特產久負盛名,但是規模經營不足。
針對上述狀況,鎮黨委政府創新思維,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確立了綠色生態產業建設這個重點,制訂出茶飲一業率先突破,畜、煙、桑、藥跟進發展的總體思路。走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道路,全鎮先后建立了茶業、烤煙、畜牧、藥材專業村。
采訪中,了解到松河村作為平利縣2016年脫貧的15個貧困村之一,共有貧困戶293戶、791人。為了如期脫貧,廣佛鎮用“黨支部+農業園區+貧困戶”這一“法寶”,發展了松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安康源硒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個縣級農業園區,通過流轉土地和返聘務工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
副鎮長田警歆介紹,松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松河村黨支部書記殷延剛創辦的,他帶頭吸納貧困戶務工,共吸收15戶48人貧困戶在他那就業,人均增收700元。松河的土質富含硒元素,在鎮黨委的積極爭取下,安康源硒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廣佛落地生根,首批流轉松河村土地1500畝,種植水稻738畝,剩余的種植馬鈴薯、高梁等作物,為151戶貧困家庭帶來了15萬元土地流轉收入,為83個家庭帶來務工收入21萬元,人均增收1000余元。這不僅為貧困戶脫貧提供了平臺,還極大激發了貧困戶致富的信心。
柳德軍鎮長說,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符合群眾利益的大事,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實抓好。廣佛鎮的生態綠色產業建設,經過幾屆黨委政府班子不懈的努力,廣佛鎮已經成為平利縣乃至安康市生產山地茶大鎮:新建高效密植茶園100畝,改造了廣佛、八角廟、秋河等村低產山地茶園1000畝。目前,全鎮山地茶面積突破了2.6萬畝。另外,新建絞股藍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畝,通過精細化管理,產量、產值均較往年有所提高。
■柳金學書記:箍緊“木桶”促黨建新跨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走進平利縣廣佛鎮,無論是集鎮還是村組,所到之處,無不透射出一股蓬勃朝氣,基層黨組織變強,黨員隊伍變優,群眾生活變富,全鎮經濟社會及各項事業持續保持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近年來,廣佛鎮黨委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突出“三個到位”,狠抓工作重點,用好“三本臺帳”,筑牢基層組織建設這個“桶底”,有力保障了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建設。
廣佛鎮黨委書記柳金學介紹,廣佛鎮黨委班子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要求,一是分類定級到位;二是責任分解到位;三是保障措施到位;查補基層組織建設中的“短板”,解決盛水不足的問題。
——筑牢 “桶底”,力推工作成效上臺階。
干部工作作風得到根本轉變,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這是檢驗基層組織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廣佛鎮全體干部從轉變工作作風、接地氣、大力化解矛盾、處理問題作為突破口,整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并全部傾注到筑牢基層組織這個桶底的重大工程之中。
第一:狠抓先進性建設,著力提升黨組織堡壘作用的發揮;第二:狠抓隊伍建設,著力黨員隊伍結構的改善;第三:狠抓組織生活,著力提升黨員素質;第四:狠抓事務監督建設,著力提升群眾“四權”。
——箍緊“木桶”,實現美好廣佛新跨越。
堅守“一個理念”,即建設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和筑牢“桶底”的創新理念,著力提升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的認識高度和思想境界,重點建好“民生、困難群眾、維穩” 三本臺賬,引領全鎮領導干部敢于、善于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創和諧、穩定、發展的嶄新局面。
第一:及時總結指導;第二:迅速解決問題;第三:強化督促檢查。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必須扭住黨建‘牛鼻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是鎮黨委書記柳金學多次在會上講到的話,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廣佛鎮基層組織建設始終貫穿著打基礎、抓基層的主線,圍繞重民生、促和諧、促穩定、促發展的主題,奮力鑄就一只沒有短板的基層組織木桶,充分發揮出了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為建設美好廣佛譜寫出新的華美樂章!
■廣佛鎮淘寶店: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飛出大山。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甭鋵嵰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突出問題導向、回應民生關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
廣佛鎮的三家淘寶服務中心,可以稱得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開張營業不到半年,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不僅吸引了鄉親們前來咨詢辦理業務,更吸引來了全國各地雪片一樣飛來的訂單。
——鎮政府給力:助推青年農民電商創業扶貧。
廣佛鎮副鎮長田警歆和黃開業主任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田副鎮長告訴記者,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是平利縣委、縣政府和阿里巴巴電商深度合作項目,屬于政府民生工程。廣佛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精神,實施“互聯網+”戰略,按照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原則,配套資金,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有力地確保了農村淘寶的“落地開花”。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不僅把山外、省外的村民所需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引銷進來,還要把廣佛鎮的農副產品、土特產推銷出去。同時還對附加值比較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進行深加工,力爭能賣出好價錢。比如,針對廣佛鎮五味子售價低滯銷的問題,鎮政府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后,提出利用傳統做法開發五味子養生酒。在政府的的支持下,很快用傳統的工藝,釀造出五味子養生酒,解決了五味子降低和滯銷問題。目前,通過淘寶服務中心訂購五味子養生酒,供不應求。
德軍鎮長介紹說,針對全民參與的這一網購時代來臨,淘寶服務中心電子商務作為重要的網絡經濟形式,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精準扶貧舉措,已經被納入國家扶貧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廣佛鎮淘寶服務中心是廣佛鎮實施電商戰略之一,是現代網絡經濟發展的線下實體商店。目前,廣佛鎮電子商務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載體。
——重淘寶店產品品質: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柳德軍鎮長介紹,廣佛鎮電商淘寶店注重開發“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用過硬的售后服務和線上線下信息網絡,這種突破傳統的方式讓財富涌進農民的腰包,帶領廣大民眾脫貧致富。
走進廣佛鎮三家淘寶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五味子養生酒、核桃麥芽糖、木耳、香菇等數十種農副產品和山珍野味,琳瑯滿目,真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特”。
廣佛鎮黨委書記柳金學介紹,廣佛鎮是生產山地茶大鎮,全鎮山地茶面積突破了2.6萬畝。為了提高茶葉、絞股藍等特產的經濟價值,廣佛鎮圍繞“擴大基地、提升效益、培植企業、打造品牌、電商推廣”五大重點,扎實推進茶飲產業建設。
柳金學書記介紹,目前,新建中小型名優茶加工廠5家,已經投入生產。其中譚曉梅茶葉加工廠產業園面積達300畝,總投資500萬元。此外,通過扶持本地能人大戶、吸引外地投資等方式新培育茶飲企業4家,正在進行建設。
廣佛鎮黃開業主任向記者介紹,鎮政府不斷加大對茶農的技能培訓力度,長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手把手教授茶園標準化管理技術;并通過龍頭帶動基地、茶場帶動農戶,充分發揮茶葉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帶動農民就近就業。
(記者 王開成 曹玉霞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