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創歷史新高……2018年,陜西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一年來,我省國企深化改革全面提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讓國企高質量發展狀態初顯。
去年以來,陜西省國有企業混改股改上市全面鋪開,7戶混改試點企業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在完善治理、強化激勵、放大功能等方面各有成效。其中,5戶企業完成員工持股試點,形成了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省國資委出臺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方案,對31戶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擬上市企業進行重點培育,17戶完成股改,4戶進入上市輔導。
為了更好地增強國企活力,陜西水務、東莊水利、引漢濟渭、映西地建、陜果集團等5戶企業,由執行董事制改為董事會制;秦風氣體、陜國投市場化選聘的9名高管實施了差異化薪酬……在規范董事會建設、選聘經理層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使得法人治理結構得到不斷完善。省國資委還制訂《省屬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進一步深化省屬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在國企結構調整方面,省國資委聚焦優化主業,出臺了《省屬企業結構調整優化主業發展實施方案》,圍繞鞏固提升、培育壯大和清理退出,逐戶明確發展方向,并加快企業重組整合,推進開放合作。針對企業“瘦身健體”, 在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省125.1萬戶“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全面完成,占全國總數的10%,工作經驗在全國國企改革座談會上作了交流,“渭南模式”在全國推廣。同時,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處僵”工作,處置僵尸企業75戶,清理負債70億元,安置職工1500人。
根據陜西省國資委預期目標,2019年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24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30億元。此外,非銀行企業資產負債率將控制在65%以下,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勞動生產率也將進一步提高。(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