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
——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初心本色
■ 他出生在陜西漢中洋縣一個貧農家庭,很小就飽嘗艱辛。24歲,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沖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
■ 打開這只古銅色的皮箱一看,在場的人都震驚了:一本立功證書,記錄著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立下的一個個戰功;一份由彭德懷、甘泗淇、張德生聯名簽署的報功書,講述張富清“因在陜西永豐城戰斗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 一枚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獎章,鐫刻著“人民功臣”四個大字……
■ 在他心中,沒有什么,比為國犧牲更光榮;沒有誰,比逝去的戰友更值得尊敬。黨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
■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有幾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勞啊,我有什么資格拿出來,在人民面前擺啊……”
■ 孫玉蘭原以為,兩人在武漢逛一陣子,就要回陜西老家。誰知他說:組織上讓我去恩施,你同我去吧。這一去,便是一輩子。“黨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哪里艱苦,我就應該到哪里去。”
■ 有人勸張富清“靈活點兒”,他正色道:“我是國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給我的家屬行方便,這不就是以權謀私嗎?這是對黨不廉潔,對人民不廉潔,我堅決不能做!”
■ 什么是堅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張富清用一生給出了答案。新中國走過70年風風雨雨,張富清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