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資訊--三秦傳媒

三秦傳媒

近百萬畝沙地變良田 創39項全國糧食高產紀錄 塞上榆林: 打造陜西“新糧倉”

發布時間:2020-06-28 11:21:43 瀏覽次數:827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

360截圖20200628112231344.jpg

        本網訊   這幾年,在外闖蕩多年的劉偉想清楚了一件事:外出打工掙錢不如回家種田。2013年,劉偉回到老家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那泥灘村,承包了100多畝土地,種起了玉米、馬鈴薯。今年,劉偉承包的土地規模達到200多畝,自己還成了一名高級職業農民。“家鄉耕地面積大,很適合種糧。政府還出臺扶持政策、給我們教技術,種一年地的收入比打工高多了。”6月23日,劉偉告訴記者。

        劉偉從外出打工到回家種糧的轉變,正是近年來榆林打造陜西“新糧倉”,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真實寫照。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榆林市糧食播種面積1088.9萬畝,糧食總產量266.2萬噸,分別居全省第一;2019年,榆林市糧食播種面積1090.9萬畝,糧食總產量265.5萬噸,蟬聯全省第一。

        榆林87%的耕地是旱地,農業發展的潛力也在旱地。從2006年開始,榆林從財政收入里拿出專項資金,在毛烏素沙地邊緣地區開展5大類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為每個試點更換優質良種,對田塊實施一對一配方施肥,短短5年間,累計創建示范田36萬畝,并且創下39項全國糧食高產紀錄。

        產糧于地,增糧靠技。近年來,榆林市加快糧食品種更新換代,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隨著一批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榆林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六連豐”。榆林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劉肖說:“全膜覆蓋、滲水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旱地農業覆膜技術的使用,使全市糧食不斷增產,產值持續增加。”

        要想產出更多的糧食,還必須向耕地之外“取地”“用地”。榆林一方面開展防沙治沙行動,使沙化土地治理率達93.24%,另一方面在沙區發展大棚種植、育苗等產業。據統計,榆林已把近百萬畝沙地變為耕地,全市農耕地總資源達1600多萬畝。與此同時,一批有管理能力、技術實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正成長為榆林農業生產骨干。目前,榆林市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0808個,家庭農場3188個,居全省第一。

        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榆林市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將糧食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農業產業化,提高種糧比較效益。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7家、現代農業園區258個。

        榆林市農科院副院長陳占飛說:“雖然榆林糧食每年種一季,但耕地面積大、光照資源豐富,糧食增產潛力巨大。未來,榆林在保持糧食豐產高產勢頭的同時,糧食產量有望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趙波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