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7月16日訊 記者林火燦報道: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同比實現由負轉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持續深入,中國經濟加速恢復,二季度單季GDP增長由負轉正,許多主要經濟指標也實現了由負向正的轉變。
從供給側看,上半年,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個百分點。
從需求側看,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一季度為下降0.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1603億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
從與民生關系密切的指標看,上半年,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上漲1.2%。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