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資訊--記者訪談

記者訪談

創新讓陜西國企活力加速迸發

發布時間:2020-09-14 16:02:16 瀏覽次數:1307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

        7月以來,延長石油10名科研人員,連續數十天在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加班加點。8月21日,延長石油高級工程師郭淑靜說:“目前,合成氣直接轉化制低碳烯烴項目正在進行全流程工業化中試試車準備。”

        “合成氣直接轉化制低碳烯烴項目”創造性地實現了煤基合成氣一步高效生產低碳烯烴,被同行譽為“煤轉化領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該項目催化劑系中科院自主研發,延長石油進行工程化轉化,雙方合作僅用30個月就從實驗室階段進入工業中試裝置階段。

        近幾年,省國資委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化合作,通過中試基地、重點實驗室、研究所等平臺研發攻關,以新產品、新技術帶動企業轉型升級、搶占市場、贏得競爭。

科技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

        “延長石油產業多元、板塊跨度廣,集團創新腳步一直未停。”8月18日,延長石油科技與信息化管理部部長王軍峰說,“我們每年用于項目前沿探索的經費達2000萬元。”圍繞產業鏈創新,延長石油非油產業比重從10年前的不足7%增長到現在的30%以上,其中2019年化工品產量達到575.4萬噸,并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最初建立研究院的時候,就將科技創新定義為可以產生巨額效益的產業來用心經營,堅持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兩條腿走路。” 8月22日,陜煤技術研究院院長閔小建告訴記者。2019年,陜煤技術研究院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收入4.7億元;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情況下,仍然實現收入5.4億元。截至目前,陜煤集團15個煤礦的19個采煤工作面實現智能化開采。與此同時,企業還積極拓展納米吸能材料、封孔材料、苯甲醚、正銀粉、石墨烯防腐涂料等自主研發成果及產品銷售工作,新材料、新能源正在成為企業效益增長的新動能。

        8月23日,法士特戰略投資總部負責人說,2004年法士特和美國伊頓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的時候,美國伊頓公司控股。10年后,看到法士特在中國市場的行業主導地位,美國伊頓公司主動提出與法士特再度合作,這次的合資公司由法士特控股。近幾年,法士特自主研發的AMT、AT自動變速器、S變速器、客車變速器、液力緩速器等八大系列新產品和純電動傳動系統等新能源產品,一經上市就迅速搶占市場制高點。液力緩速器產品,被譽為下坡制動的“神器”,剛一面市,國外同類產品就大幅降價。這充分說明企業必須做強做優才有話語權。

        ……

        2019年,省屬企業科技活動支出達219億元,新產品貢獻率為10.79%,其中競爭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1.81%,同比增長20.6%。

        2019年,省國資委設立省屬企業創新投資基金,對礦產資源開發、煤油氣化工、裝備制造、關鍵材料等11個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予以重點支持,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工程咨詢機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正在對115個項目進行技術適用性審核。

管理創新:調動每名員工積極性

        在陜煤,體制機制比資源和技術更重要,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在榆北煤業黨群工作部部長張瀅看來,有些搞技術的,如果硬把他放在管理崗位上,管理不一定在行,但技術卻徹底荒廢了。

        2019年1月,榆北煤業出臺新方案,傳統的成長管理“單通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三個序列職業發展體系,不同序列員工從低到高有8至9個臺階。按照新方案規劃,技能操作序列的首席技師工資待遇可比肩職能管理序列的業務領頭人,從薪酬待遇上解決了眾人齊擠管理層“獨木橋”的不平衡狀態。

        “法士特為研發人員設置1至8級晉升通道,崗位升級與薪酬同步。上升條件包括是否參與核心項目、發明專利、帶團隊、業績貢獻、學術研究等。目前最高有7級研究員,年收入超過中層管理人員。”法士特人力資源總部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向管理要效益在省屬企業已得到認同。

        2019年,陜西有色全面實行精益管理,權屬企業完成精益改善項目751個、節約資金7300萬元。

        近年來,陜汽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E隨行”功能升級,做到訂單直報落地,優化客戶體驗;推進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在沒有增加投入的前提下,產能提升50%。

        陜投將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和精細化管理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樹立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行業內的標桿企業。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陜投利潤同比大幅增長64.3%。

        “2019年的機構改革中,省國資委率先設立創新合作處,整體謀劃推動全省國有企業創新工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省屬企業創新驅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實施意見》,首次明確將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進行考核;通過股權激勵、股權分紅、收益分紅、工資總額單列等措施,突出對攻關團隊和核心骨干人員鼓勵激勵,激發創新活力。”省國資委創新合作處處長黃峰說。

全員創新:激活每一份創新活力

        8月20日,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延長油田公司定邊采油廠東仁溝井場,5臺抽油機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每臺抽油機上安裝了一只黑色的“鐵碗”。“這是我們的石油工人利用廢油桶和廢油桿研發的井口點滴式加藥保護裝置。這項成果的應用,將兩口井的使用壽命從3個月延長到了6個月,每年節約費用3.5萬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9年,該采油隊的25名工人發明了27項專利,創造效益208萬元。

        “設備有故障,就找郭秦嶺。”這是陜北礦業檸條塔礦業公司流傳的一句話。郭秦嶺是創新“工匠”,像他這樣立足崗位自主創新的職工在陜北礦業有很多。

        滑靴相當于采煤機的鞋子。其磨損后更換成本相對較高。“滑靴修復,成功提高了滑靴使用壽命,為公司節約了50萬元左右成本。”檸條塔礦業公司機電物資中心設備維修科科長姜江說,以前進口設備不會維修只能更換,如今公司擁有了對進口設備主要部件的自主維修能力,大大節省了購機成本。

        2017年至2019年,陜北礦業依托“全員創客”體系,累計申報創新項目8000余項,“雙創”直接經濟效益累計17.33億元。

        現下,全員創新在省屬企業形成了風氣。

        李鋒是法士特一名高級技師。有一段時間,殼體三車間加工的外殼運送到裝配車間時,有個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裝配。“我師傅李鋒花了很久時間,加了一些程序,就能判斷出是哪一個班甚至哪個時間段生產的,可以追溯到具體責任人。” 8月26日,法士特殼體三車間操作工黃亞光說。自2015年以來,李鋒先后完成40多種變速箱殼體試制,驗證優化了新產品的加工流程,為后續批量生產打通了工藝路線,積累了經驗。

        記者了解到,陜汽小微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率達到90%。

        “下一步,省國資委將從規劃、考核、激勵等多個層面用力,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當好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加快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積極創立有效管用的全新商業模式,進而獲取可持續市場競爭新優勢。”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陜西日報記者   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