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記者 高山
從圖書到廣播劇,再到電視劇,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路遙的經典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一次又一次綻放著文學經典的生命光輝,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勇敢追求夢想。日前,由陜西省文化廳、陜西演藝集團、上海劇合影視文化公司等聯合出品,陜西人民藝術劇院創排的大型現實主義題材話劇《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天津等地開啟全國巡演,每到一處,演出票都被提前搶購一空。由陜西人出演陜西人的文學經典,這原汁原味的“陜西”招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在全國迅速掀起了觀劇熱潮。陜西人民藝術劇院院長、話劇制作人李宣表示,用話劇呈現《平凡的世界》,是希望通過話劇這一藝術形式煥發其新的活力,打造陜西本土文化精品。
名家聯手 打造恢宏巨制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作為全景式展現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黃土高原城鄉歷史變遷與人物成長的一部力作,涌動著一股催人上進的力量,處處彰顯著人性的淳樸善良和持之以恒的奮斗品質,傳達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內涵。
為了完美詮釋這一史詩級的原著,話劇《平凡的世界》主創團隊會聚了業內名家。編劇孟冰,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話劇《白鹿原》的編劇,他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說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線索,對人物的形象塑造進行了別具一格的戲劇化處理,用舞臺藝術再現文學經典。導演宮曉東,國家一級導演、曾執導《激情燃燒的歲月》《林海雪原》《走西口》等熱播電視劇,他在指導演員演繹作品時,多次強調表演要貼近年代現實,用心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在接地氣的基礎上更要符合內在邏輯。制作人李宣,國家一級導演、陜西省戲劇家協會理事、陜西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有著豐富的制作經驗。舞美設計張武,創作經典戲劇舞臺美術作品上百部,在學界、業界均廣受贊譽,觀眾們所熟知的孟京輝話劇《戀愛的犀牛》《兩只狗的生活意見》的舞美設計均出自其手。燈光設計邢辛,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燈光設計,多次獲得文華獎舞臺美術、燈光設計獎,作品涉獵廣泛。服裝造型設計丁冀燕,曾為話劇《黃土謠》等大型作品擔任服裝設計,影視劇、話劇制作經驗豐富,她通過人物造型,為話劇增添了濃郁的陜北風情。音響設計趙曉丹,現任總政話劇團音樂音響設計,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
除了這些業內名家對劇本創作的反復推敲、舞美效果的精雕細琢、服裝音樂的精益求精,加上中國優秀話劇團體之一的陜西人藝老、中、青精銳“部隊”悉數上陣,話劇《平凡的世界》成功地將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話劇舞臺藝術的藝術性、觀賞性融為一體,為觀眾獻上一臺最貼近原著神韻的恢宏巨制。
原汁原味 重現激情歲月
隨著《神仙擋不住人想人》音樂的響起,360°旋轉舞臺緩緩轉動,仿佛開啟了時空穿越的隧道。巨大的石碾、山坡、鄉間小路、窯洞……舞臺上鮮活的場景瞬間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純真質樸的年代,拉回到東拉河畔。3D人像頭盔讓“路遙”現身舞臺,他站在高臺上向大家揮手,父老鄉親聚集在他的周圍,細細聆聽他將自己筆下的故事娓娓道來。雙水村、原西縣、黃原市……在人們不斷尋找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地標時,小說中孫少安、孫少平、田潤葉、田曉霞、田福堂、田福軍、田潤生、孫玉厚、孫玉亭等諸多人物已經來到面前,觸手可及。油畫般的舞臺質感、氣勢磅礴的黃土高原,讓觀眾感到十分震撼。在近4個小時的生動演出中,歷史洪流中巨大的社會沖突,裹挾著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痛苦與歡樂,奔涌而來。正如一位觀眾所說:“生產大隊、黃面饃饃、石磨和大喇叭廣播,這才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話劇《平凡的世界》處處體現著主創的匠心,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路遙筆下黃土高原上長達半個世紀的不平凡故事。編劇孟冰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對生命的體驗,對原本龐雜的故事脈絡進行了戲劇性處理,創造性地使4組愛情戲作為獨立而又相互影響的故事,猶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轉,流水般順暢地串聯起全劇。
整個舞美最大的特色,就是360°旋轉舞臺,全劇都在這個巨大的轉臺上展開。轉臺通體土褐色,營造出黃土高原特有的溝壑縱橫的質感。作為整個舞臺空間的核心載體,舞臺中央的石碾具有多重意蘊。它不僅象征著黃土高原的厚重與開闊,也體現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命哲學,更重要的是在不斷旋轉中完成歷史推進與時空推演,構成虛實轉換的自然天地,人物身上的生命氣息在此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舞美設計張武表示,這個舞臺象征平凡的人在歷經生活碾壓后的重生,迎來一個新的時代。旋轉的舞臺意為時間在繼續,生活在繼續,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全劇采用陜西方言進行演出。導演宮曉東運用了多元化的舞臺表現形式最大程度表現陜西文化,秦腔等陜西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融入劇中。舞臺上,勞作、愛情、追求、挫折、痛苦、歡樂、困頓、堅持,瑣碎的日常生活與龐雜的社會沖突之間,或激烈或平緩地交織,牽引出“平凡人”在大時代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堅韌,激勵今人自強不息。
潛心創作 傳遞時代精神
將一部長篇小說濃縮成近4個小時的舞臺作品并非易事。據編劇孟冰介紹,話劇《平凡的世界》的劇本從籌備到完成,耗時8個月,先后五易其稿。為了深刻闡釋該劇主題,準確刻畫人物形象,真實反映陜北風土人情,在話劇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還多次探訪路遙生活過的地方,深入了解路遙的成長經歷和創作背景。
正式排演之前,劇組赴郭家溝路遙故居采風。為了還原真實的農村勞作場景,劇組請來當地村民,為演員們演示農具的使用方法和陜北的生活習俗,向他們請教如何拉牛車、犁地、耕種。劇組全員還特意前往石狗灣磚窯,找來磚場工人為演員演示燒磚、搬磚、碼磚的流程。飾演賀秀蓮、孫少平、孫少安的演員按照工人們的指導,反復試驗、感受,力求最大程度還原角色。為了在追尋歷史符號的同時,獲得最切合故事的現實體驗,劇組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生活汲取創作營養,扎根人民力創文化精品。
從2016年6月開始排練,“路遙精神”深深地激勵著劇組每一位演職人員。大家放棄節假日休息,不論寒冬酷暑,不論白天黑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男主角孫少平的扮演者張晉說:“孫少平身上有很多我們90后沒有的東西,他出生在那樣貧苦的家庭,但是他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命運多次碾壓他,他都沒有倒下。呈現好這樣的精神,才算是真的不忘初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話劇《平凡的世界》自去年年底在西安成功首演以來,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評論家毛時安表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需要在舞臺上有一部戲劇作品來記錄這40年的不平凡歷程,《平凡的世界》可擔當重任。評論家汪守德認為:“它有亮度,有溫度,給觀眾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力,是一部讓人心熱的好戲,是一部可以留下來的作品。”
作為一部精心制作的大戲,話劇《平凡的世界》不僅為觀眾奉獻了舞臺藝術精品,更有力傳達了原著“堅守理想頑強奮斗”的核心價值,以及“愛和責任”的精神。編劇孟冰說:“路遙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但他的作品卻讓當年的故事超越了時代,永遠留在觀眾和讀者的心中。”他表示,希望這部劇能將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傳遞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的平凡人,帶給他們一些對責任感、對使命感、對幸福感、對價值觀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