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汶 王永紅
初冬時節,陜北依然是一副碩果飄香的景象,不禁讓人想到蘇軾的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這塊厚實的土地上,谷物瓜果一一見證著收獲。而此時的永坪煉油廠,生產運行安全平穩,“提收減損”數據又一次刷新,-20#柴油緊隨市場需求加大產銷創效可觀……這是一場“深度”大修結出的豐碩果實。
11月11日,永坪煉油廠組織召開裝置大修總結大會,全面總結回顧了今年的大修工作,分享了此次檢修的好經驗、好做法。
關于這場檢修、這段記憶,每個永煉人都深有感觸。這是永煉史上首次四年一次的大規模檢修,從第一套裝置停工到最后一套裝置開工,整整53天,8套主要生產裝置以及輔助裝置、公用系統全部檢修,面對259大項、2444小項、42個重點項目的繁重檢修項目和緊張的工期,所有參檢人員過著“白+黑,5+2”的生活,勠力同心攻堅在檢修戰場。
“高考”模式戰大修
此次大修直接影響著下一周期的裝置安穩長周期運行,這無疑是永煉的一場“高考”,如何答好這張考卷,永煉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修預制工作早就提上了日程,所需物資也均在大修前全部到位。大修開始后,永煉北門廠區內就制作了巨幅大修動態長廊,檢修細則、要求、目標等全部在內,醒目的紅底黃字檢修倒計時增加了檢修的緊迫性,每天更新的紀實掠影定格了每一個鏖戰大修的故事。
為高質量完成此次大修,該廠嚴格按照集團公司“五保”要求,扎實貫徹煉化公司“兩提升一落實”工作具體要求,成立了大修指揮部、每日召開大修調度會對存在問題統籌協調,指揮部下設13個專業小組“精準護航”,專業部室下沉一線現場指導,參檢人員每天提前一小時上班,所有票證采取“預約制”集中辦理,針對大修項目的復雜性和風險的多樣性,嚴把風險分析環節,加強特殊作業管理。多層次、多維度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創新提出“網格化”管理、“循環檢查法” “三預制”實踐法等舉措,抓好承包商入廠資質審核監管、現場施工安全、檢修作業風險及強化裝置開停工過程監管,使大修實現了安全環保“零事故”目標。
在此期間,肩臂上帶有“質量督查”字樣的督查組成員和技術質量部協同行動,對各個檢修項目均實施嚴格的質量檢查和質量評估。在焊接現場,督查組對焊接過程和焊接后的驗收全程跟蹤,確保焊接質量穩定可靠。在管束清洗場,督查組對整體清洗規劃、清洗效果明確要求,把好管束驗收關。在液化氣站裝車區,督查組對明溝地基的基礎強度進行檢查,確保檢修質量和安全。同時,對備件更換等其他關鍵環節嚴格巡查,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的質量問題,確保檢修項目各個環節均符合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
為了保障“兩器”檢修的安全和進度,維修車間職工擠在僅能容納兩人進入且必須蹲下作業的狹小空間內完成特閥拆卸。針對每一臺特閥,他們提前制定了“一閥一策”檢修方案,確保每臺閥門精檢細修。就在這個區域,當“兩器”人孔打開后,除了聯合二車間的領導、技術人員第一時間進入內部開展聯合檢查外,廠級領導、職能部室人員、電氣儀表人員也穿戴好連體衣、頂著高溫進入“兩器”進行檢查。他們對每一個管線、每一處焊縫點都認真檢查、嚴謹評估,用專業的眼光審視著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只為扎實做好此次檢修。
經過嚴格精細的管理,該廠攻破了“兩器”檢修、加熱爐爐管更換、填裝催化劑等一個個挑戰和難關,扛下了此次能力和實力的雙重考驗。
一群人的集體“亮劍”
兩個月前,永煉還是一片奮戰檢修的繁忙景象,每天平均1800人進廠施工,無論是作業現場,還是自主檢維修現場……砥礪奮進的永煉人,用一份踏實肯干的“熱烈”勇敢應戰這場史無前例的大修。
檢修開始后,黨、團突擊隊旗在全廠10余個檢修重點區域、重點裝置隨風飄揚,黨團員沖鋒在“急難險重”任務最前面。在聯合二車間“兩器”檢修的關鍵時期,30余天,負責該項檢修工作的技術員王文軍每天至少要從窄小的人孔鉆進去五、六次,盯緊作業環節,確保待生立管及密封結構、外取熱返回管、內取熱盤管及蒸發管等各項目合格安全。
火炬系統檢修區域較大,有效的檢修時間僅7天,除了外協工隊施工外,留給聯合二車間謝文杰班組的有效檢修時間也就2天。他們加班加點,僅用一天半時間就搶先完成了4個儲罐清理、換閥、拆卸及回裝儀表等任務。次日一早,又迅速轉戰重沸器手孔的清理和換熱器內壁清理的工作中。重沸器手孔積存了諸多油污,操作工需要拿著勺子,將胳膊伸進手孔,一勺一勺將油污等舀出來,平均清理一個容器需要2個多小時,而他們高效完成了當天的檢修任務。
就在不遠處,由于高溫運行,再生器雙動滑閥螺栓焊死,拆卸難度極大。維修車間鉗工班在“一二、一二”的號子聲中完成了拆卸。此次大修,兩個鉗工班組總共20人卻承接全廠機泵、分機、空冷等設備檢修200余項。
在電儀車間計量室,57歲的老師傅白延偉帶著老花鏡,端坐在椅子上不停地轉動著儀表校驗器,一個機械的動作一天要重復進行300余次。他和兩位女同事承擔著這次檢修中壓力表、雙金屬溫度計、熱電偶、鉑電阻、玻璃溫度計等儀器儀表的檢定校驗工作,齊心協力完成了3124塊壓力表、1106 支雙金屬溫度計的檢定。
各裝置的容器清理是自主檢修的一項重頭戲。聯合三車間重整裝置預加氫容器罐V1102是比較難清理的容器了,董海林班組連續清理10小時,30余袋裝有油渣等垃圾的白色編織袋“壯觀”地立在二層平臺上。汽油精制裝置左同義班組2天挑戰完成8個容器的清理工作,為了趕進度,班組5人輪流作業,全程錄像作業,每20分鐘,清罐人員會將頭探出人孔換換氣。
動力車間的檢修開始的最晚卻需要最早完成,因為他們需要為其他車間提供蒸汽、除鹽水等,有效檢修時間只有10余天。除鹽水裝置的檢修由設備技術員張小娥全權負責,自檢修開始,家住子長市的她再沒回過家,一直住在宿舍。早7晚10成為她工作的常態,一個小馬扎也被她隨身攜帶,實在太累時就坐著緩緩。尤其是檢修的最后階段,她兩天一夜堅守在作業現場,按計劃提前三天完成任務,為全廠裝置提前開工搶到了先機。
這些事跡和這些人,只是檢修群像中的縮影。每名參檢人都盡責擔當、盯緊各自的目標任務,寫好屬于自己的檢修“篇章”,為此次深度檢修的圓滿完成貢獻了力量。
依“新”向“綠” 大膽創新見實效
走進永煉聯合二車間,各裝置區都冒著熱騰騰的蒸汽,催化裝置現場,兩名操作工正在按6S標準清理設備衛生。一名操作工介紹,檢修后的裝置運行較好,原本的小問題和一些‘老壞損’,都通過檢修解決了。就拿液化氣泵來說,檢修將其由立式高速離心泵改為臥式低速泵,不僅解決了原設備故障頻發的問題,降低了維修費用,還為液化氣精制裝置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向內探索創新力,向外尋求前沿技術支撐”是永煉生產運行中一直倡導的做法。此次大修,永煉引進并成功應用法蘭螺栓定力、渦流檢測、耐磨襯里噴涂等新技術。
在停工吹掃過程中,該廠采用柴油對重油系統進行清洗,還引進了“鈍化除臭”新技術。“今年檢修停工,采用了柴油洗塔和‘鈍化除臭’技術,用柴油和鈍化劑對塔盤、重油系統清洗了一遍。人孔打開后,塔盤、容器較往年明顯干凈,兩項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設備的耐用性,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安全又環保。”聯合二車間安全總監馬天明介紹。
在換熱器和人孔作業過程中,永煉開創性地運用定力矩緊固方式,避免了因緊固不當引發泄漏風險,為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施工作業管理共168處。通過引進渦流檢測技術,為每條接管拍攝了專屬的“CT影像”,精準對塔器、設備容器接管、臨氫系統管線等特種設備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診斷,為裝置后續長期安全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應用耐磨襯里噴涂材料有效延長旋分器運行周期,實現了裝置長周期平穩運行。應用LH-W-6耐高溫反輻射涂料提高了加熱爐熱效率,在保證爐出口溫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爐壁熱損失、提高了爐管熱傳導,節省了燃料。
此外,針對常壓裝置中常頂油氣換熱器存在嚴重腐蝕、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染罐”事件,此次檢修,該廠果斷在常頂油氣出口增設在線分析儀,及時獲取介質成分的變化情況,從而提前預警潛在風險,有效保障了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
如今,陜北地區氣溫驟降,但是絲毫未影響永煉各裝置的平穩運行,該廠正圍繞年度354萬噸生產加工任務主動加壓,力求走穩運行每一步,這是“深度”大修結出的“安”“穩”碩果。不止于此,該廠還在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運行分析等活動,為高質量的生產運行精準賦能。同時,全廠按專業細致梳理各項目標責任書,盤點全年新做法、新成效、好經驗,集中精力向全年目標沖刺,力爭為2024年交上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