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21日,記者從陜西省高院獲悉,今年1月至6月,陜西省法院共受理各類執行案件7.99萬件,同比上升11.54%;執結5.02萬件,結案率58.89%;執結標的額129億元,同比上升2.84%,執行質效實現了新提升。
今年是陜西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攻堅之年。據介紹,今年4月,陜西省委政法委、省綜治辦、省法院聯合召開全省攻堅“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會議,對陜西省“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進,與各中級法院院長簽訂責任書,明確了工作任務,夯實了工作責任。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從11個方面34項措施落實落細了相關部門聯合信用懲戒責任和協助執行義務。省綜治辦、省法院聯合發文將“基本解決執行難”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全省各級法院積極爭取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推進與各有關部門的執行聯動機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已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
據了解,今年,陜西省法院圍繞“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目標,按照“破難題、補短板、建機制、提質效”的工作思路,加大執行力度,規范執行行為,創新執行機制,“基本解決執行難”取得了新進展。3月至6月,省高院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春季集中執行大會戰”專項活動。集中優勢警力,有效執結、清理、兌付了一批難案、骨頭案,努力實現舊存案件全結清、新收案件不積壓。專項活動期間,共執結各類案件26076件,執結金額102億元,實現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各市縣法院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颶風行動”“夜間行動”“假日行動”“閃電行動”等專項活動,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打擊力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形成了聲勢。今年1月至6月,全省法院共公布失信黑名單12078例,限制高消費5836人,限制出境2905人;拘留2502案2525人,罰款92案92人,啟動追究拒執罪訴訟程序115案116人,判刑6案6人。
“活動緊盯案件實際執行執結率這一核心指標,堅持信息化手段與傳統執行方式相結合,集中行動與分散精準行動相結合,切實解決一批‘骨頭案’、懲處一批‘老賴’、公布一批失信被執行人、兌現一批案款、發布一批典型案例。”省高院副院長譚愛華說。為了讓“老賴”的“躲貓貓”“死不認賬”的伎倆失靈,全省各級法院打出“組合拳”。通過執行體制機制改革,擊中執行難“軟肋”。推行團隊化執行模式、創新財產發現渠道、創新財產處置方式、創新案款管理制度。各級法院推行律師調查、懸賞執行制度,有效補強查控手段;協調在省交警總隊設立“車輛查控中心”,建立查扣機制。截至目前,全省共查控被執行人車輛229輛,價款7161.8萬元。在有形資產一網打盡的同時,從4月1日起全省法院在淘寶網、京東網開通了拍賣平臺,全面推開網拍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51家法院進行了網拍,拍賣256次,成交87單,交易額9.92億元,平均溢價率46.5%。(馬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