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這本是一個后文革詞匯,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后來(1990年代以后)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其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范式、美學風格上存在某種內在同一性。
田波揚,1904年3月出生,湖南瀏陽人。早年在長沙讀書期間,結識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進步青年,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雷晉乾(1898—1927),字伯第,號醒頑,1898年12月15日出生于祁陽南區(現三口塘鎮)栗林壩塘村。中共早期黨員,中共祁陽縣特別支部創始人。
蔣先云(1902—1927),字湘耘,號巫山,湖南新田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黨員和革命烈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人運動領袖、軍事將領。
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豐人。兒時,他在家鄉下屋村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培育了“身心一體、家國同構”的儒家愛國主義思想。1907年他考入新設的瑞州府中學堂,繼而又考入南京優級師范學堂。
蕭楚女,出生于湖北漢陽,原名樹烈,學名楚汝,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理論家、教育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
謝文錦,1894年生于永嘉縣。1917年畢業于省立杭州第一師范學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雜志任職。1920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并參加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謝文錦與劉少奇、任弼時...
汪壽華(1901—1927),男,原名何紀元,字介塵,浙江諸暨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組織者和領導人。
楊闇公(1898—1927),名尚述、尚達,字闇公。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中國共產黨四川早期組織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四川的開拓者。
1885年,孫炳文出生在南溪城郊魏家山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窮的他,一直靠親戚資助才能讀上書,所以格外珍惜學習的機會。1908年,孫炳文考入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的前身)。在校期間,孫炳文不僅學習成績十分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