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
張正坤,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現湖南省瀏陽市)。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胡一新,原名佃敬,又名一庭。1907年出生,綏遠(今內蒙古)豐鎮人,193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4月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第2師2團一個連隊的政治工作負責人。1936年11月,他參加了百靈廟戰役。1937年10月任中共清...
董天知,原名董亮,曾易名董旭生,1911年生,河南滎陽縣人。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直接受黨的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他考入北平宏達學院,參加互濟會、反帝大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不久加...
馬振華,曾化名李之如、李澤民,1905年出生于河北鹽山縣。1922年,他在本村創辦貧民小學、民眾夜校,深受農民擁護。193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康容,福建永定岐嶺下山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個緬甸華僑家庭,僑居緬甸。1930年,陳康容隨父親回國,在廈門讀中學,深受革命師友思想影響,積極參加進步活動,畢業后考入廈門大學。
節振國,1910年出生于山東武城縣劉堂村(今屬河北故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0歲隨父兄逃荒到開灤趙各莊煤礦,14歲起進礦當工人。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出生于山東臨清唐園村(現為臨清市唐園鎮唐園村)。6歲入私塾,后隨父至江蘇,14歲因父親去世隨母親歸鄉。1908年入臨清高等小學堂讀書,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同年底秘密加入同盟會。...
李林,原名李朝法,字惠卿,1914年出生于河北威縣北馬莊村。他7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功。1929年考入本縣鄉村師范學校,在校期間,他首次接觸馬列主義書籍,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
近日,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對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成立70周年作出批示。6日晚,胡和平與千余名干部群眾共同觀看了由該院創作排演的話劇《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