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建軍90周年。90年波瀾壯闊,90載光輝歷程。為歌頌人民解放軍保家衛國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陜西省各大出版社精心策劃推出了一批經典圖書,借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激發讀者的愛國情懷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昂揚斗志。
《陸戰之魂》
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于1927年8月1日,90年來,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全國人民一起,前仆后繼,英勇戰斗,鞏固國防,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并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陸軍是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歷史悠久,敢打善戰,戰功卓著,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歌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作出的偉大貢獻,贊揚90載沉淀下來的“敢當先鋒”“敢擔重任”“敢于亮劍”“敢于勝利”的不朽軍魂,陜西人民出版社特別推出《陸戰之魂》一書。該書入選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并被評為2017年陜西十大好書。
《陸戰之魂》以中國陸軍18個集團軍的光輝歷史為主線,以點帶面地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沿革、戰爭戰例、英雄模范,全面展示了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風雨歷程,歌頌了衛國殺敵、保家護民的廣大官兵將士,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凝聚了思想共識,振奮了民族精神。該書是由我國著名的軍史專家、軍旅作家、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董保存執筆,全書文字嚴謹翔實,語言磅礴有力,思想深刻,催人奮進,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學性、可讀性于一體的紀實文學作品。它的出版不僅是向建軍90周年獻禮,也對增強廣大官兵戰士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激發廣大讀者的愛國主義熱情,助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
《本色》
“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于戰場、田野和課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這是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一段頒獎詞,高度概括了世紀老人龔全珍平凡而又傳奇的人生。
1923年的中國戰火紛飛、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為了尋找光明,生于山東煙臺的龔全珍從山東一路遠行,走過了大半個中國,來到陜西西安,直到新疆,后隨丈夫回到江西蓮花縣。她是西北大學教育系首屆學生,陜西不僅是她青年時期學習成長的地方,更是她接受革命理想、堅定信仰的出發點。她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扎根鄉村基礎教育,關愛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愛身邊弱勢群體,走群眾路線,扶危濟困默默奉獻,甘當群眾的熱心人……
在建軍90周年之際,西北大學出版社推出《本色》一書,以紀實的手法全面展示了開國將軍甘祖昌夫人、全國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龔全珍的人生故事。該書從主人公人生最大的“沖突”寫起:甘將軍回鄉當農民,龔全珍也接受人生的“逆轉”,回歸鄉村教師的本色,通過“返鄉”“遇見”“選擇”“本心”四大篇章,串起龔全珍的傳奇人生。質樸感人的文字如涓涓細流,滋潤人心,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社會正氣,尤其是在今天更富啟迪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作者偶然發現了甘將軍與時任攝影記者翁乃強的合影,于是找到了81歲的著名攝影家翁老先生。翁乃強當即在膠片資料中找出從未示人的老照片數幀,本書系首次發表。
《永遠的長征》
長征,在國際上被譽為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具有超越時代和國界的永恒魅力,是今天的中國仍需繼續講述的故事。紅軍艱苦卓絕的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傳承長征精神,有助于塑造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為此,未來出版社特別推出《永遠的長征》叢書,讓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在閱讀中去領會感悟長征精神的精髓,充分發揮長征史資政育人的功能,讓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永遠的長征》叢書共5冊,分別是:《紅色近衛軍:紅一方面軍長征珍聞錄》《紅色艄隊:紅四方面軍長征珍聞錄》《紅色旋風:紅二方面軍長征珍聞錄》《紅色先鋒:紅二十五軍長征珍聞錄》《東方神話:國際視野下的長征》。叢書吸收史學界的新成果、新史料,分別介紹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以革命大局為重,始終凝聚在黨中央“北上抗日”旗幟下,團結協作、艱苦奮戰。中央紅軍因黨中央、中革軍委直接領導,運籌帷幄,掌握長征和中國革命航向,居功至偉;紅二十五軍雖然是一支人數不多的紅軍隊伍,卻孤軍轉戰,主動策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最先完成長征,成為其他三路紅軍長征的戰略先導;紅二方面軍在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同時,發展壯大,最后走上長征路,按照中央要求,模范執行抗日統一戰線策略;紅四方面軍為主動策應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長征,作出很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關于紅四方面軍的歷史,全面反映紅四方面軍軍史的書,還未出版過。本叢書中的《紅色艄隊:紅四方面軍長征珍聞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紅四方面軍軍史、戰史。此外,《東方神話:國際視野下的長征》也即將出版,本書從國際視野下看長征,視角新穎獨到,很有看點。
整套叢書不僅注重宏觀把握,也注重微觀描寫,從生動的細節入手,微言大義,充分展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的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的無比忠誠及堅定信念,以及不怕犧牲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和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并傳承。
《紅軍的歌》
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所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它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
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創建的一塊根據地。它對紅二十五軍的發展壯大、長征北上,乃至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有著歷史性貢獻。在艱苦卓絕而又令人熱血沸騰的紅色歲月里,紅軍戰士和根據地人民創作了大量紅色歌謠。這些紅色歌謠對鼓舞士氣,凝聚力量,推動根據地建設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特色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它們由根據地人民創作,由根據地人民傳唱,由根據地人民保存下來,成為不朽的紅色經典。
今年正逢建軍90周年,陜西旅游出版社特別推出《紅軍的歌》一書。書中共收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流傳的紅色歌謠近兩百首,介紹了紅二十五軍長征與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描繪出“紅軍的歌”產生的歷史背景,深入研究了這些紅色歌謠的宣傳價值、情感表達、藝術特點等。書稿還對歌謠進行注釋和解讀,對歌謠的來源進行了考證,對其流傳范圍、收集人進行了記錄,具有真實性、生動性和較高的文學性。紅色歌謠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二十五軍為陜南人民的解放英勇戰斗、無畏犧牲的崇高精神,表達了人民群眾擁護紅軍、熱愛紅軍的深情厚誼,是陜南革命史的鮮活見證,對展示陜南乃至陜西紅色歷史文化具有積極作用。
《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抗戰紀事》
為迎接建軍90周年,三秦出版社特別整合紅色主題出版圖書,今年再版推出《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抗戰紀事》。
八路軍駐全國各地辦事處(留守處、通訊處、交通站或聯絡處等)為民族獨立與解放作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抗戰紀事》由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牽頭并負責組織編纂,全國18家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配合,是第一部全面介紹八路軍駐全國各地辦事處的圖書。該書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主題,通過590余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生動翔實的文字史料,介紹了八路軍駐各地辦事處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反映了八路軍駐各地辦事處在艱苦卓絕、澎湃激蕩的抗戰歲月里的豐功偉績,再現了八路軍駐各地辦事處在極其艱苦和特殊的環境下,牢固地樹立起堅持抗戰的信念,團結御侮、不畏艱險,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抗戰紀事》曾入選2015年中宣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百種主題出版”項目,是宣傳愛國主義和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