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二日,何靜登頂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的喬戈里峰(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山峰是自然界的杰作,它的每一道褶皺都蘊藏著故事。”10月23日,何靜分享自己的登山經歷時說,每一次攀登,都是與自然的對話,都是為尋找更好的自己。
體驗
站在山頂看更廣闊的天地
生于西安市高陵區的何靜,18歲以前對登山并沒有概念。直到2006年,何靜第一次去秦嶺,從此與山結下不解之緣。自那時起,勇攀高峰的種子便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幾次攀登后,我開始享受登山的過程,更喜歡站在山頂,看廣闊的天地。”何靜說。
隨后的幾年時間,何靜一直熱衷于徒步、登山等戶外運動。2012年,在朋友的邀約下,何靜踏上了充滿挑戰的雪山之旅。從海拔5000多米的四姑娘山,到海拔7000多米的慕士塔格雪山,山峰越高,空氣越稀薄,挑戰越大。
2016年10月,何靜第一次向海拔超過8000米的雪山卓奧友峰發起挑戰。“當時標配是2瓶氧氣,我在整個攀登中只用了1瓶氧氣。”何靜至今記憶猶新,“在攀登卓奧友峰后,我覺得自己身體條件還不錯,想突破自我,嘗試無氧攀登。”
無氧攀登是指在登山過程中不使用輔助氧氣,對攀登者的體能和意志力是極大的考驗。
2017年9月,何靜第一次完成無氧攀登,站上了海拔8163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的山頂。在完成馬卡魯峰、安納普爾納峰、道拉吉里峰等多座海拔8000米級山峰的無氧攀登后,何靜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無氧攀登珠穆朗瑪峰。
挑戰
人生首次無氧登頂珠峰
國際登山登頂認證網站顯示,全球有7000多人登頂珠峰,無氧狀態下登頂珠峰的有200人左右,女性無氧登頂者只有8人。攀登者想要無氧登頂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成功率非常低。
為了有更好的狀態攀登高峰,何靜在行動上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每周有5天進行跑步訓練,每天堅持跑10公里;騎車往返40公里上下班;用爬樓梯等辦法提升體能……何靜知道,唯有堅持不懈,才能讓心中的夢想開花結果。
2022年4月初,何靜抵達珠峰大本營,開啟無氧攀登珠峰之旅。此次攀登珠峰,何靜經歷了頗多波折。在40多天的適應期里,她在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營和海拔7900多米的珠峰四號營地之間往返了4次,等待“窗口期”。“窗口期”,是指有利于登山者沖頂山峰的最佳時機。
5月13日,何靜向海拔8848.86米的珠峰之巔發起挑戰。
經過15個小時的艱難徒步和攀爬后,5月14日9時,何靜登頂珠峰。
“遙望珠峰峰頂的那一刻,我心中曾有一絲畏懼。當時,身邊的隊友和向導一直鼓勵我,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何靜回憶說。
5月15日,何靜回到珠峰大本營,僅休整了不到36個小時,又踏上了無氧攀登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的征程。
2022年、2023年,兩年間,何靜相繼無氧登頂洛子峰、喬戈里峰、布洛阿特峰、干城章嘉峰、南迦帕爾巴特峰、迦舒布魯姆Ⅱ峰、迦舒布魯姆Ⅰ峰和卓奧友峰8座8000米級山峰。
自2017年首次開始無氧攀登,何靜用了7年時間站上了13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之巔。
“登頂全球8000米級山峰并不是我的最終目標,因為我知道自己還年輕,慢慢來,一切皆有可能。”何靜說。
圓夢
步履不停 逐心而行
在無氧登頂全球13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后,何靜的挑戰計劃中只剩下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馬峰。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9座位于喜馬拉雅山脈,5座位于喀喇昆侖山脈。之前登頂的13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中國與尼泊爾、巴基斯坦邊境交界處,希夏邦馬峰全部在中國境內。無氧攀登希夏邦馬峰,需要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的批準。”10月23日,何靜在媒體分享會上說。
今年秋季,何靜拿到了無氧攀登希夏邦馬峰的批復文件。9月22日,何靜抵達希夏邦馬峰大本營,向8000米級山峰發起挑戰。在進行高海拔適應后,10月2日,何靜隨大部隊來到希夏邦馬峰一號營地,等待沖頂時機。
10月4日,是登頂希夏邦馬峰的“窗口期”,但何靜選擇了放棄。“我到達希夏邦馬峰二號營地時,發現國旗還在大本營。我告訴同行的登山者,今天我不沖頂。”分享會上,何靜眼眶濕潤,激動地說,“對于登山者來說,錯過登頂‘窗口期’是非常遺憾的,但我知道祖國是自己實現無氧攀登夢想最堅強的后盾,我必須帶上國旗站在山頂。”
10月9日,再次迎來登頂希夏邦馬峰的“窗口期”。此時,同行人員已經將國旗送到何靜手中。
10月9日9時10分,希夏邦馬峰山巔傳來喜訊,何靜無氧攀登成功登頂!至此,何靜成為中國首位無氧登頂全球14座8000米級山峰的登山者。何靜是繼格琳德·卡爾滕布魯納、妮維斯·梅洛伊之后,第三位完成這一壯舉的女性。
在何靜的眼中,攀登的過程,不是人在征服山,而是山在接納人。
“帶著對登山的熱愛,未來我會步履不停,逐心而行。”何靜說,在未來的每一次攀登中,她會選擇不同的路線,與大家分享不同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 (陜西日報記者 肖陽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