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
谷雄一,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國市,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讀書期間,他立志為勞苦大眾謀幸福,并立下誓言:“臥薪薪能刺吾心,嘗膽膽能壯吾志,有志竟成!”
蔡和森,字潤寰,1895年出生于上海,湖南雙峰人。13歲時,蔡和森入永豐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后與毛澤東成為同學,兩人志同道合,開始了“恰同學少年”的新生活。在當時...
楊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廣東省珠海市,1915年東渡日本橫濱求學,其間接觸到西方各種流派學說,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日文譯著。次年楊匏安從日本回到家鄉,后在澳門當家庭教師。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30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我國保存和遺留了豐富多樣的革命文物資源。目前,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7處;抗戰文物3000多處,長征文物1600多處。
王步文,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岳西縣。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先后任安慶學生聯合會委員、安徽學生聯合會副會長。1921年王步文與舒傳賢、許繼慎、彭干臣等發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
譚壽林,1896年出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一個農民家庭。1917年考上貴縣中學,192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文科預科。
郭隆真,原名郭淑善,回族,1894年生于河北省大名縣。1913年到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五四運動爆發后,她和鄧穎超、劉清揚等一起籌備成立了有600多人參加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1919年9月16日,周恩來等...
周逸群,1896年生,貴州銅仁縣人,家境富裕,父母早亡,在族叔周自炳的照料下,自幼用功學習,1914年考入貴陽南明中學。中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在銅仁教育會任會計。1919年春,周逸群東渡日本,入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廣東梅州,1921年隨叔父到印度尼西亞打工,1924年回廣州,同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參加軍校進步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1925年10月,朱云卿參加討伐反動軍閥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在戰斗中機智...
惲代英,原籍江蘇武進,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后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192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