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
鄧演達1895年生,字擇生,廣東惠陽人,1909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1911年加入同盟會。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7日分別投票表決產生了提名作品,70部作品目錄當日起開始在中國作家網公示,公示期截至8月10日。
汪銘,陜西神木人,生于1903年4月。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在這里開始閱讀《新青年》《向導》等進步刊物,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1925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冬...
李明瑞,1896年生,廣西北流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領導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
曹學楷是黃麻起義領導人,鄂豫邊紅軍和蘇區創建人。1898年生,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18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23年入武漢中學學習,參加過愛國學生運動。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
周維炯,1908年生于河南商城上樓房(今屬安徽金寨)。1923年入商城筆架山甲種農業學校讀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夏回家鄉,以教書...
曾士峨,1904年生,湖南益陽人。1923年入益陽信義大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長沙三分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獨立一師學生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
李碩勛,生于1903年,四川高縣人。早年從事革命活動,1924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李碩勛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被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代表和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還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
李超時,1906年出生于江蘇徐州邳州市碾莊鎮才莊村。小學畢業后,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第十中學,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與郭子化等人一起進行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共青團徐州地區學運書記...
黃公略,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鄉一個農民家庭。1916年參加湘軍,當過排長、連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占武昌城等戰斗中立有戰功。同年底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